拉卡拉POS机办理平台
咨询热线(微信同号)18828096318
在新一批支付牌照续展后的不安中,《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反诈法》)公布了,这并没有引起支付行业太大的关注,但在笔者看来,新法案一旦落地,可能对支付行业有着重大影响。
《反诈法》中的支付
《反诈法》一共分为七章,其中与支付最为相关的是第三章金融治理。
主要包括KYC尽职调查、账户开立限制、异常风险防范、联网查询系统建立、电信诈骗专项监测模型建立要求、资金监控要求等等。
其中大部分内容,在过去的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反电信诈骗相关文件中都有要求,对于支付行业来说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有一条要求,可能是情理之中但却影响巨大。
《反诈法》第十九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整、准确传输直接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商户名称、收付款客户名称及账号等交易信息,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
这是一条非常细的要求,按理来说,保持支付全流程一致性是支付行业的基本要求。收单领域的基本规范,2013年央行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有着与《反诈法》第十九条相似的规定。
“收单机构应当根据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交易的真实场景,按照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和发卡银行的业务规则和管理要求,正确选用交易类型,准确标识交易信息并完整发送,确保交易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然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毕竟只是一个管理办法,而《反诈法》是法律,更简单地理解,以前收单机构瞎搞只是“违规”,央行警告罚款了事,而一旦《反诈法》落地,稍有不慎就是触犯法律,正如罗老师的灵魂拷问,“你犯法了你知道吗?”,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大大提高。
反电信诈骗与强监管
近几年,反电信诈骗深刻地影响了支付行业的发展轨迹。
2016年10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261号),在账户分级、资金结算时间、开户限制、禁止电销POS等方面,改变了许多支付业态。
2019年3月,央行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85号),这是261号文的加强版,在冻结止付机制、账户实名制管理、转账管理、收单管理等方面均有加强,特别是收单方面,对一机多户、移机、自选商户等方面打击力度加大。
2022年3月执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 ,其起草说明中就明确了“防范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259号文在增加经营码监管、POS机五要素合一、细化特约商户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细化的规定。
可以说,反电信诈骗与支付强监管相伴相随,但终归来说,支付本身便是存在诸多违规、潜在风险的业态,才使得被电信诈骗产业链利用,监管随之不断加强。
此外,反电信诈骗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曾牵扯到支付行业。电销POS是违规,但却是一直有人在做的业务。2020年,还出现了“徐州513事件”。“徐州513事件”是以打击电信诈骗为背景,代理商使用支付机构违规留存的个人信息进行POS电销,以至于公安上门。今年央视315晚会还曝光了骚扰电话产业链,电销POS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反诈法》的落地,还可能对支付行业长期存在的虚假商户、虚假交易问题进行打击。
真实与虚假
当下,许多支付从业人员在社群内寻找合作伙伴时会问道,“有做真实商户的伙伴吗?”
支付行业似乎已经默认分为两类人,专做套现,对真实商户追求较弱的一类人;还有以各类聚合支付业务为主,追求商户真实,高举商户数字化升级大旗的一类人。
《反诈法》对支付全流程一致性的要求,对专注于做虚假商户、虚假交易的一类支付从业人员是利空,套现业务中的跳码、套码、随机商户变的更加敏感。在此之前,曾有国家统计局对多个收单机构进行跳码带来数据混乱的倒查传闻,无论传闻真假,都反映了监管对这一业态的警惕。
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也从发卡机构的角度对套现背后的跳码、套码、商户随机匹配等乱象进行监管强化。
不过,对于许多小微商户来说,相比银行贷款门槛高、周期长,信用卡套现是资金周转的一种低成本、高灵活的手段,特别是当下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经济复苏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对套现业态的打击将更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收窄可展业范围。
“也许未来会回归大POS套现时代吧。”在诸多套现打击政策落地后,一位资深支付从业人员曾如此向移动支付网感慨道。
除了套现业态,支付中存在许多模糊交易背景的业务,《反诈法》都可能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目前,《反诈法》已经完成草案二次审议,其修改的内容将不会很多,并且预计将很快落地执行,又将多一部法律,对支付行业进行规范。